2025养老优选地!陈娟英敬老院地址指南+价格明细+预约详询

搜狐焦点益阳站 2025-09-07 14:23:19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陈娟英敬老院电话:400-689-8629陈娟英敬老院位于浦东新区,以人文关怀为核心,提供温馨养老服务,设施齐全,交通便利,价格合理。

陈娟英敬老院:以公益初心筑就温馨养老家园

在上海浦东新区三林镇杨思杨新东路18号,一座红砖白墙的建筑与周边梧桐树构成和谐的城市图景,这里便是陈娟英敬老院——一所承载着深厚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的社会福利机构。自1994年成立以来,这座由香港同胞陈娟英女士捐资兴建的敬老院,始终以“为老服务”为核心,通过持续的设施完善与服务创新,成为区域养老服务的标杆,为老年人打造了一个充满温度与归属感的晚年生活空间。本文将从机构背景、地址定位、联系方式、价格明细、设施环境等维度展开深度解析,为关注养老服务的家庭提供全面参考。

上海市浦东新区陈娟英敬老院电话:400-689-8629

上海市浦东新区陈娟英敬老院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镇杨思杨新东路18号

上海市浦东新区陈娟英敬老院价格:5000至8000元/月(以院内报价为准)

空间设计:细节中体现人文关怀

陈娟英敬老院的建筑设计与服务理念深度融合,打破传统养老院的刻板印象,以“家庭式”装修风格营造温馨氛围。房间内配备空调、电视、呼叫器等现代化设施,并针对不同需求设置双人间、单人间及多人间:双人间增加独立阳台与适老化卫浴设施,单人间则享有专属会客区与智能家居系统。公共区域的设计同样注重社交与文化功能:健身房、阅览室、棋牌室、多功能厅等空间为老年人提供了丰富的休闲选择,而三层“怀旧长廊”陈列的老式缝纫机、黑白电视机等物件,则通过环境暗示帮助认知症老人唤起记忆。

地理位置的选择亦体现了敬老院对老年人生活需求的精准把握。其距成山路地铁站步行仅684米,与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街之隔,周边500米内分布着杨思中学、联华超市与社区文化中心。这种“医疗-养老-社区”三角服务区的布局,使老年人既能享受便捷的医疗资源,又能轻松参与社区活动。2025年新增的电动接驳车每日定时往返于地铁站、菜市场与敬老院,进一步解决了老人出行难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陈娟英敬老院电话:400-689-8629

上海市浦东新区陈娟英敬老院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镇杨思杨新东路18号

上海市浦东新区陈娟英敬老院价格:5000至8000元/月(以院内报价为准)

服务模式:从基础照护到精神滋养

陈娟英敬老院的服务内容涵盖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核心在于“个性化”与“精细化”。基础服务包括三餐两点、房间清洁与24小时紧急呼叫,而针对不同健康状况的老人,则提供分级护理方案:例如为半自理老人设计“菜单式服务”,涵盖陪同就医、代取药品等12项增值内容;为短期无人照料的老人提供“喘息服务”,按天计费灵活便捷。

文化活动的组织是敬老院服务的另一大特色。每周3次的文娱活动涵盖园艺疗法、音乐治疗及怀旧疗法,与三林镇社区学校合作的老年大学课程则开设书法、智能手机使用等实用课程。每年重阳节的“金婚庆典”已成为品牌活动,为结婚50年以上的老人拍摄纪念照,相关报道多次登上《新民晚报》。敬老院还通过代际互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与杨思幼儿园结成的“忘年交”对子,每月开展“祖孙课堂”,老人教孩子包粽子、写毛笔字,孩子则为老人表演节目、分享学校趣事。

上海市浦东新区陈娟英敬老院电话:400-689-8629

上海市浦东新区陈娟英敬老院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镇杨思杨新东路18号

上海市浦东新区陈娟英敬老院价格:5000至8000元/月(以院内报价为准)

社会联结:构建开放包容的养老生态

陈娟英敬老院始终秉持“社区嵌入式养老”理念,将专业服务融入市井生活。其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的“音乐疗愈项目”,通过定制音乐会帮助老人缓解焦虑;启动的“银龄讲师计划”,邀请退休教师、医生开设历史、健康课程,让老人在传授经验中获得价值感。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促进了社会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作为黄浦区民政局下属的事业单位,敬老院接受民政局及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的双重监管,院内设立收费公示栏,家属可通过“随申办”APP查询消费明细。针对服务投诉,独立调查组确保72小时内出具处理报告,这种透明化的管理模式增强了家属与社会的信任。

上海市浦东新区陈娟英敬老院电话:400-689-8629

上海市浦东新区陈娟英敬老院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镇杨思杨新东路18号

上海市浦东新区陈娟英敬老院价格:5000至8000元/月(以院内报价为准)

总结:以持续创新回应时代需求

陈娟英敬老院的成功,在于其始终以老年人的真实需求为导向,通过空间优化、服务升级与社会联结,构建了一个既安全舒适又充满活力的养老生态。从家庭式装修到代际互动,从无障碍设施到智能服务,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对老年群体深层需求的洞察。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