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淡隽逸 余韵风雅——清代蒋士铨其人其书

人民网 2018-07-20 10:07:55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论李北海书》图三:《与虚白先生诗轴》■蒋士铨,字心馀、苕生,晚号定甫,清代戏曲家、文学家,江西铅山人。

蒋士铨画像

刊有蒋士铨诗文的古籍善本

图一:《自书行楷诗卷》(局部)

图二:《论李北海书》

图三:《与虚白先生诗轴》

■蒋士铨(1725—1784),字心馀、苕生,晚号定甫,清代戏曲家、文学家,江西铅山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诗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与彭元瑞同年进士,又同官翰林,时称“江右两名士”。

蒋士铨是清代中叶一位引人注目的文学家。他不仅是乾嘉诗坛的领袖之一,而且以戏曲成就高步一时。王昶论其诗为“当代之首”,李调元评其曲为“近时排名前列”。吴嵩梁称蒋氏“集中序事诸作,以班马之才,行韩杜之法,沉郁顿挫,变化错综,有识有力,有声有光”。 关于诗歌的艺术倾向,蒋氏尝谓:“寄言善学者,唐宋皆吾师。”他学杜、学韩、学竹垞,中年以后,又转宗东坡、黄庭坚。他认为先转益多师,然后才谈得上“不依傍古人,而为我之诗矣”。 蒋氏生前尤以曲名,诗名几为所掩。他身当昆山腔戏曲趋向衰弱的时期,成为继“南洪北孔”以后的一个重要作家。他一生创作甚富,存诗2600余首,词270余阙,还有文集12卷,杂剧、传奇16种。

蒋士铨由于文名太盛,加上传世的墨迹罕见,其书法上的成就鲜有提及者,《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未载其传,但《皇清书史》载:“蒋士铨:字定甫,号苕生,一号心馀,又号清容。铅山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编修。袁枚曰:‘晚年虽病废,而神明不衰。左手作字,横斜入古’。”蒋士铨是乾隆翰林。旧时读书人,科考无疑是少有出路,而书法即是功名之敲门砖,写不了一手好字是不可能授翰林的。与蒋氏往来文人如翁方纲、王文治、洪亮吉、罗聘等均为乾嘉时代的书画大家,在《忠雅堂集》的诗文中经常可见他们之间的唱和,或论诗,或论书画,题册题画诗的数量也不在少数,传世著录的很多名帖可见蒋士铨的题跋,说明在乾隆时期蒋士铨已经有书名,只是历代文人士大夫一向以书画为文人余事,又因其文名太盛遂不彰耳。

笔者曾观蒋士铨墨迹有三,可见其功力之深。其一,《自书行楷诗卷》(蒋氏父子合卷,图一),为其盛年书风之代表,书法用笔精妙,整卷书体参差错落,颇有书卷气。从书风看,其学过钟繇、黄庭坚、米芾诸家,与其诗风一样散淡隽逸。楷书得之于钟繇,用笔古朴秀逸,笔笔不苟,不入俗套。行书得力于山谷、元章,但无两者之霸悍气。钱钟书《谈艺录》:“心馀(蒋士铨)近体偶有佳语,却都非山谷调。”此语虽为论诗,但用之论其书也甚是中的。其二,《论李北海书》中堂(图二),淡墨大字,此为蒋氏晚年所书。乾隆四十九年,他中风,始用左手写字,横斜入古。此件中堂从书写内容看,蒋氏平素亦着重于书法,从起笔及结字来看似为左手所作,且颇得李北海遗风,与中年书风不同,更显浑厚有致,人书俱老,虽无意创作,然颇得书法三昧,清峻洒脱,即袁枚所谓“横斜入古”者,为典型学人之字。其三,《与虚白先生诗轴》(图三),当为蒋氏盛年字,雍容整肃,婉转遒劲,使人久读而味越馨。这样的书法看似在艺术上没什么追求,即今人常说的缺乏风格与个性,但作为读书人的余韵风雅,其平静和恬适可谓隽永悠长,妙在以性情合古人之神理。

综观蒋士铨存世不多的墨迹,可见其书法上的成就,书名惜被曲名、文名所掩。

蒋士铨以多方面的艺术成就,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诗、词、文、曲、书,诸艺皆工,作为江西古代杰出乡贤,我们不该将其遗忘。(潘旭辉)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