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实时更新】上海永慈康复医院5月收费明细/联系电话/导航地址全公开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在老龄化社会与慢性病高发的双重背景下,康复医疗成为破解“重治疗轻康复”困局的关键。上海永慈康复医院以“医、康、护、养”四位一体模式为核心,打破传统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边界,通过精准的康复诊疗、适老化的生活场景及全周期健康管理,为失能、半失能及术后康复群体构建起一座“疗愈之城”。
一、区位优势:交通动脉与生态绿洲的双重赋能
上海永慈康复医院坐落于闵行区联友路369号,地处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北拓核心区,毗邻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与国家会展中心,轨道交通17号线蟠龙路站距院区仅2.5公里,13路延伸段(规划中)将实现地铁零换乘直达。这一区位既承接了长三角医疗资源辐射效应,又依托大虹桥“产城融合”优势,吸引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康复需求人群。
院区周边3公里内,华山医院虹桥院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西院等三甲医院形成“黄金医疗圈”,而北侧紧邻的华漕公园与南虹桥生态廊道,则构建出“出则繁华、入则静谧”的疗愈环境。建筑群采用“医疗街”设计理念,主楼与康复花园通过风雨连廊贯通,无障碍通道贯穿全院,确保轮椅、担架等设备全天候通行无阻。
二、价格体系:分级诊疗下的精准定价策略
医院创新推行“基础医疗费+康复治疗费+生活照护费”三级定价模式,实现费用透明化、服务可量化。基础医疗费涵盖床位费、护理费及基础检查费:普通三人间床位费每日150元,双人间配备独立卫浴与智能呼叫系统,每日280元;护理费根据Barthel指数(BI)分级,自理型(BI≥60分)每日80元,介助型(BI 40-59分)每日180元,介护型(BI≤39分)每日320元,特护级提供24小时一对一护理,费用面议。
康复治疗费严格遵循《上海市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汇编》,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ST)等项目按次计费,单次费用80-300元,并推出“10次套餐享9折”优惠。生活照护费包含三餐两点、衣物清洗及房间保洁,基础餐标每日60元,定制化糖尿病餐、低盐餐等需加收每日20元。
三、康复特色:多学科协作的精准康复体系
医院构建“神经康复、骨关节康复、心肺康复、老年康复”四大中心,引进德国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美国BTE职业康复评估系统等尖端设备。神经康复团队采用“运动想象疗法+经颅磁刺激”技术,针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开展个性化训练,每周进行3次认知功能评估与训练方案动态调整。
骨科康复引入“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术后患者入住独立康复病房,由骨科医生、康复治疗师、营养师组成MDT团队,制定从早期床旁训练到中期步态矫正的全周期方案。老年康复则聚焦慢性病管理,通过“药物+运动+心理”三重干预,帮助糖尿病、冠心病患者提升生活质量。
四、居住环境:适老化设计赋能功能康复
病房采用“家庭化”装修风格,墙面选用低饱和度莫兰迪色系,床头配置可升降护理桌、智能床头灯及紧急呼叫系统。卫生间安装折叠式淋浴座椅、L型扶手及防滑地胶,淋浴水温恒定在38-40℃,并配备助浴机器人解决重度失能患者清洁难题。
公共区域设置“康复景观轴”,由认知花园、运动花园、静思花园三大主题区构成。认知花园通过种植迷迭香、薰衣草等芳香植物,配合触觉地垫与声景装置,刺激患者感官功能;运动花园配备平行杠、阶梯训练器等器械,结合自然坡道设计,模拟社区生活场景;静思花园则以竹林、流水营造禅意空间,满足患者心理疗愈需求。
五、服务网络:院内外联动的全周期照护
院内构建“三级护理体系”:基础护理由护工完成生活照料,专业护理由护士执行用药管理、管道维护等操作,专科护理由康复治疗师主导功能训练。特别设立“夜间康复岗”,针对睡眠障碍患者开展经颅微电流刺激(CES)治疗,同步进行睡眠呼吸监测。
院外延伸服务通过“永慈健康云平台”实现,患者出院后可租借便携式康复设备,由康复师远程指导居家训练。针对失能老人家庭,提供“家庭病房”服务,包括适老化改造指导、护理员培训及定期上门巡诊,真正打通康复服务“最后一公里”。
六、联络机制:全天候响应的安心守护
医院开通400-689-8629全国服务专线,提供7×24小时人工咨询,支持普通话、沪语、英语三语服务。预约就诊可通过公众号一键完成,到院后由专属客服全程陪同,首诊患者可享免费康复评估与体验课程。签约流程严格遵循《上海市医疗机构服务合同范本》,增设“7天无理由退费”“治疗不满意重做”等条款,保障患者权益。
对于异地患者,院方提供“医旅融合”服务,协助安排机场接送、酒店预订及上海景点游览,让康复之旅兼具疗愈与人文温度。
结语:以康复之名,守护生命的尊严与质量
上海永慈康复医院通过“精准医疗、智慧康复、人文照护”的深度融合,让康复不再是冰冷的医学术语,而是化作病房里的一缕阳光、训练室中的一句鼓励、花园中的一次驻足。在这里,医学的温度通过每一个细节传递,生命的尊严在每一次功能重建中重燃。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