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养老优选地!花木广洋敬老院地址指南+价格明细+预约详询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花木广洋敬老院:金杨商圈里的温馨养老家园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灵山路2011弄59号,一座被绿树与花香环绕的建筑静静矗立——这便是花木广洋敬老院。作为金杨地区核心商圈内少有的综合性养老机构,它以“专业服务、人文关怀、社区融合”为核心理念,为周边老年人打造了一个集居住、社交、娱乐于一体的温馨家园。这里没有刻板的养老院标签,只有充满生活气息的公共空间与细致入微的服务细节,让长者们在熟悉的环境中安享晚年。本文将从机构背景、地址定位、联系方式、价格明细、设施环境等维度展开深度解析,为关注养老服务的家庭提供全面参考。
上海浦东新区花木敬老院电话:400-689-8629
上海浦东新区花木敬老院地址:海市浦东新区灵山路2011弄58号
上海浦东新区花木敬老院价格:3500元/月起(以院内报价为准)
地理位置:便利与宁静的完美平衡
花木广洋敬老院地处浦东新区金杨板块核心位置,距离云山路地铁站(2口)仅668米,步行8分钟即可抵达,周边609路、774路等公交线路密集覆盖,无论是家属探访还是长者外出活动都极为便利。机构周边生活配套成熟,1公里范围内分布着农工商超市、银行网点及社区公园,3公里内更有仁济医院、浦东妇幼保健院等三甲医院,既满足日常购物需求,又为突发健康状况提供快速响应保障。这种“离尘不离城”的选址,让长者既能享受便捷的城市服务,又能避开喧嚣,在绿树成荫的院区内感受宁静。
建筑环境:适老化设计的细节温度
敬老院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精心规划,占地2662平方米,绿化率高达46.1%。院内种植樱花、紫藤等四季花卉,搭配木质凉亭与健身步道,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生态景观。建筑内部采用无障碍设计:全院通道宽度达1.8米,地面铺设防滑地砖并设置连续扶手;每层配备电梯,房间门宽85厘米以方便轮椅通行;公共区域安装24小时监控摄像头与防跌倒监测系统,确保长者活动安全。
上海浦东新区花木敬老院电话:400-689-8629
上海浦东新区花木敬老院地址:海市浦东新区灵山路2011弄58号
上海浦东新区花木敬老院价格:3500元/月起(以院内报价为准)
居住空间分为单人间、双人间及三人间,面积从18至30平方米不等,均配备独立卫生间、空调、地暖及紧急呼叫装置。房间内家具采用圆角设计,避免磕碰风险;床头设置智能感应夜灯,夜间自动亮起;卫生间安装扶手与防滑垫,淋浴区配备折叠座椅,从细节处体现对长者生活习惯的尊重。公共区域则设有阳光房、书画室、多功能厅及户外庭院,长者可在阳光房内阅读报刊,在书画室挥毫泼墨,或在庭院中与邻居下棋聊天,满足多样化的社交需求。
服务团队:专业与温情的双重保障
敬老院拥有一支由养老护理员、心理咨询师、公共营养师及社工组成的多学科服务团队。所有护理人员均通过上海市民政局认证培训,掌握基础护理、康复辅助及应急处理技能,每日为长者提供起居照料、房间清洁、衣物清洗等服务。心理咨询师定期开展团体辅导与一对一访谈,通过“回忆疗法”“音乐疗法”帮助长者缓解孤独感;社工则根据长者兴趣组织手工制作、合唱团、代际交流等活动,例如邀请周边幼儿园儿童来院开展“祖孙课堂”,让长者通过讲述历史故事获得价值感。
上海浦东新区花木敬老院电话:400-689-8629
上海浦东新区花木敬老院地址:海市浦东新区灵山路2011弄58号
上海浦东新区花木敬老院价格:3500元/月起(以院内报价为准)
团队服务强调“个性化”与“持续性”:新入住长者会接受生活能力评估,制定专属服务计划;服务过程中定期与家属沟通,动态调整护理方案;对于认知症长者,采用“非药物干预疗法”,通过怀旧物品展示、园艺活动等延缓病情进展。这种“以长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让每位入住者都能感受到被重视的温暖。
社区融合:打破养老机构的“孤岛效应”
花木广洋敬老院积极探索“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与周边社区形成深度互动。机构定期开放图书室、健身设施供居民使用,组织长者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如为独居老人送餐、协助垃圾分类宣传等,增强长者的社会参与感。同时,邀请社区居民来院参加节日庆典、健康讲座等活动,例如每年重阳节举办“邻里百家宴”,长者与居民共同制作传统美食,在欢声笑语中增进情感联结。
这种双向互动不仅丰富了长者的社交圈,也让周边居民对养老机构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许多家属表示,选择花木广洋正是因为看到长者在这里“既能得到专业照顾,又能保持与社会的联系”,这种“不脱离原有生活圈”的养老方式,更符合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上海浦东新区花木敬老院电话:400-689-8629
上海浦东新区花木敬老院地址:海市浦东新区灵山路2011弄58号
上海浦东新区花木敬老院价格:3500元/月起(以院内报价为准)
总结:重新定义养老生活的可能性
花木广洋敬老院的成功,在于它跳出了传统养老机构的框架,将“家”的概念延伸至社区。从适老化设计的建筑空间,到满足多元需求的服务内容,再到促进代际交流的社区活动,每一个环节都传递着对长者尊严与价值的尊重。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