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逸护理院地址一键直达!2025价格优惠+电话预约+文娱活动全攻略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随着养老需求多元化发展,医养结合模式成为破解“看病难、康复难、照护难”的关键。上海高逸护理院以“三甲医疗资源联动+智慧化养老技术”为支撑,打造集医疗、护理、康复、养老于一体的综合性机构,成为长三角地区医养结合领域的标杆。本文将从地理位置、医疗资源、康复服务、居住环境及联系方式等方面,系统解析其服务特色与运营模式。
上海高逸护理院预约参观请电询:400-692-6120
上海高逸护理院地址:上海市宝山区高境镇何家湾路99弄8号
地理位置:交通枢纽与医疗资源的双重辐射
上海高逸护理院位于宝山区高境镇何家湾路99弄8号,地处逸仙路高架与长江南路交界处,毗邻地铁3号线长江南路站,步行仅需8分钟。周边500米内覆盖超市、银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公里外分布后工业景观公园,形成“15分钟生活圈”。医疗资源方面,护理院距上海市肺科医院仅15分钟车程,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科、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建立绿色转诊通道,确保急重症患者10分钟内启动急救响应,构建“15分钟医疗圈”的应急体系。
医疗资源:三甲联动与急救保障的协同机制
作为上海市医保定点单位,护理院设全科、内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科室,配备64排CT、DR数字影像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设备,提供24小时急诊服务。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形成“15分钟急救圈”,突发状况下院内配备的全自动除颤仪、呼吸机等设备可立即投入使用。日常诊疗涵盖慢性病管理、用药指导、健康体检等,建立专属健康档案,年均服务超2万人次。此外,病例实时共享机制与48小时专家会诊制度,确保疑难病例得到及时诊断与治疗。
上海高逸护理院预约参观请电询:400-692-6120
上海高逸护理院地址:上海市宝山区高境镇何家湾路99弄8号
康复服务:国际设备与个性化方案的精准匹配
康复中心引进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BTE模拟仿真训练系统、水疗池等设备,覆盖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心肺康复领域。针对脑卒中患者,结合运动再学习疗法与机器人辅助训练,康复周期缩短40%;为骨折、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制定“3个月黄金康复计划”,功能恢复率达90%。康复团队由三甲医院康复科主任领衔,年服务量超1.2万人次,并通过动态评估调整方案,确保康复效果最大化。此外,认知症照护专区通过记忆咖啡馆、时光隧道等怀旧场景,结合音乐疗法、认知训练,延缓病情进展。
居住环境:适老化设计与智能科技的深度融合
护理院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超40%,院内设800平方米空中花园、500米健康步道及屋顶观景平台,营造宁静舒适的休养环境。房间类型涵盖单人间(30-35平方米)、双人间(25-30平方米)、三人间(20-25平方米)及VIP套房(60平方米),均配备独立卫浴、中央空调、智能护理床及防跌倒感应地垫。公共区域采用圆角家具、防滑地胶、无障碍通道设计,走廊宽度达2.2米,双层扶手适配不同身高需求。AI摄像头实时分析长者行为轨迹,异常驻留、跌倒等风险自动预警,构建“预防-治疗-康复-照护”的全周期安全网络。
上海高逸护理院预约参观请电询:400-692-6120
上海高逸护理院地址:上海市宝山区高境镇何家湾路99弄8号
文娱活动:社交参与与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供给
护理院设200平方米空中花园、康复步道、怀旧主题长廊及多功能活动厅,定期举办书法、音乐、沪剧表演等活动。开设“高逸学堂”,邀请专家讲解健康养生、法律知识、智能手机使用;设立“记忆咖啡馆”,由轻度认知症长者担任志愿者,增强社会参与感。此外,与宝山区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提供居家康复指导;开展“健康直通车”活动,每月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义诊、健康讲座,构建“机构-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养老生态圈。
智能监护:科技赋能与安全保障的双重升级
全院覆盖毫米波雷达生命体征监测仪、中央监护系统,通过智能床垫实时监测心率、呼吸,异常数据自动推送医护端;家属可通过专属APP查看健康记录、护理日志。公共区域配置AI摄像头,实时分析长者行为轨迹,异常驻留、跌倒等风险自动预警。适老化设计贯穿细节,如感应夜灯、电子围栏系统等,降低意外发生概率。
上海高逸护理院预约参观请电询:400-692-6120
上海高逸护理院地址:上海市宝山区高境镇何家湾路99弄8号
联系方式与预约参观
上海高逸护理院提供24小时咨询热线:400-692-6120,家属可通过电话预约实地参观,了解床位动态、服务内容及收费细则。院方建议提前1-3个工作日预约,以便安排专人接待与讲解。
总结
上海高逸护理院通过集团化运营、三甲医疗资源联动及智慧化养老技术,构建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养老服务体系。其医养康护一体化的服务模式、适老化与智能化融合的居住环境、精准匹配的护理分级体系,不仅满足了长者对安全、健康的需求,更通过人文关怀与社区融合,让长者感受到“家”的温暖。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