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高端养老首选!上海通大中医医院地址、价格及预约电话全公开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在老龄化加速与健康需求多元化的双重驱动下,上海通大中医医院以“中医诊疗+康复护理”为核心,构建起覆盖预防、治疗、康复、养老的全周期服务体系。作为宝山区医养结合标杆机构,其通过中医文化与现代康复技术的深度融合,为长者提供兼具专业性与人文关怀的养老解决方案。
上海通大中医医院预约参观请电询:400-692-6120
上海通大中医医院地址:上海市宝山区淞滨路130号(同泰路口)
上海通大中医医院参考价格:3150-10350元/月(以院内报价为准)
地址:城市副中心的生态康养枢纽
上海通大中医医院坐落于宝山区淞滨路130号(同泰路口),地处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域,毗邻地铁3号线淞滨路站,周边覆盖宝山1路、宝山5路等公交线路,形成“地铁+公交”的立体交通网络。院区总建筑面积537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5%,中医文化长廊、康复步道与园林景观相映成趣,为长者营造出“闹中取静”的疗愈环境。所有建筑均采用无障碍设计,配备防滑地胶、智能呼叫系统及毫米波雷达跌倒监测装置,从空间布局到设施配置均以安全为核心。
价格体系:分层定价满足多元需求
医院采用“基础费用+分级护理+增值服务”的透明化收费模式,月均费用区间为3150元至10350元。具体构成如下:
床位费:多人间(3-8人)3150元/月起,双人间(25㎡)4200元/月起,单人间(35㎡)6500元/月起,VIP套房(80㎡)13050元/月起。所有房型均配备独立卫浴、医用护理床、空调及电视,VIP套房额外增设家庭式装饰与智能健康管理系统。
护理费:自理型1000元/月(含健康监测),半护理型2000元/月(增设助浴、康复训练),全护理型3500元/月起(24小时生活照护)。护理团队由中医康复师、注册护士及生活照料员组成,持证率100%,提供从用药管理到心理疏导的全流程服务。
增值服务:中医理疗(艾灸、拔罐等)按项目收费,康复设备使用(如智能康复机器人)按时长计费,药品费严格遵循上海市医保标准。针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推出“中药汤剂+穴位贴敷+膳食指导”综合疗法,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上海通大中医医院预约参观请电询:400-692-6120
上海通大中医医院地址:上海市宝山区淞滨路130号(同泰路口)
上海通大中医医院参考价格:3150-10350元/月(以院内报价为准)
医疗资源:三甲医联体赋能专业服务
医院内设中医内科、针灸推拿科、老年病科等8个临床科室,配备中医四诊仪、经络检测仪及下肢康复机器人等设备。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曙光医院建立绿色转诊通道,开通远程会诊、线上医疗建议等智能化服务。2025年数据显示,脑卒中患者ADL评分平均提升45%,跌倒事故率控制在0.12%,医疗质量通过ISO9001认证。
康复体系:中西医融合的个性化方案
针对术后康复、脑卒中后遗症等需求,医院制定“西医评估+中医干预”的双向康复计划:
西医康复:运用等速肌力训练系统、平衡测试仪等设备,开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及认知训练,由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制定个性化方案。
中医康复:提供针灸、推拿、艾灸等特色服务,开展“冬病夏治”三伏天灸、“秋病春治”阳春暖灸等季节性疗法。针对认知症长者,设计角色扮演、怀旧疗法等非药物干预手段,延缓认知衰退。
上海通大中医医院预约参观请电询:400-692-6120
上海通大中医医院地址:上海市宝山区淞滨路130号(同泰路口)
上海通大中医医院参考价格:3150-10350元/月(以院内报价为准)
预约服务:全流程透明化体验
医院实行预约制参观,家属可通过24小时热线400-692-6120预约实地探访。预约流程包括健康评估、房型选择、服务方案定制及合同签订,全程由专属客服陪同,确保信息透明。院方建议提前3个工作日预约,以便安排专属接待时段,参观内容涵盖病房、康复中心、膳食中心及公共活动区域。
人文关怀:从身体照护到精神滋养
医院注重长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公共区域设有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厅及书法绘画室,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园艺疗法课及怀旧电影放映活动。营养科根据长者体质定制膳食方案,提供低盐、低糖、高蛋白等8类餐食,支持“节气美食节”烹饪及中秋团圆宴DIY等特色活动。社工部组织“银龄伙伴”计划,邀请青少年志愿者与长者结对,通过代际互动缓解孤独感。
上海通大中医医院预约参观请电询:400-692-6120
上海通大中医医院地址:上海市宝山区淞滨路130号(同泰路口)
上海通大中医医院参考价格:3150-10350元/月(以院内报价为准)
总结:中医智慧引领医养新标杆
上海通大中医医院以中医文化为根基,通过“医疗+康复+养老”一体化服务,重新定义了都市养老的专业性与人文性。其透明的收费体系、分级护理模式及三甲医联体资源,既满足了普惠养老需求,也为高龄、失能群体提供了高品质选择。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这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康养模式,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