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落于实处

新华网 2018-08-07 09:10:0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如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确实是监管层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最近几个月来,央行已两次定向降准,并加大了中期借贷便利投放的力度,令市场中广义流动性并不缺乏。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重点研究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问题,并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措施。与一个月前的排名前列次会议相比,此次会议的重点更为突出,措施也更为具体。

如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确实是监管层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最近几个月来,央行已两次定向降准,并加大了中期借贷便利(MLF)投放的力度,令市场中广义流动性并不缺乏。上周银行间质押回购利率R007与存款机构间的质押回购利率DR007之间甚至出现了罕见倒挂,与此同时,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却全面上行,银行贷款基础利率(LPR)、信托融资平均利率以及发债成本都在明显上升,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继续显现。

“宽货币”未能传导至“宽信用”,主要与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下降有关。一方面,因去杠杆、强监管导致表外融资断崖式下跌,融资需求更多转向表内,进而导致表内资金竞争激烈,金融机构的优选对象并非民企和小微企业;另一方面,因融资渠道收窄,上半年不少企业都出现了流动性危机。流动性危机更为隐蔽,且事先识别难度更大,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只能以降低整体风险偏好作为应对,进而引发信用收紧。

正因如此,只有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才能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的关键,在于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金融委今年的第二次会议即围绕这一症结进行了相关部署。

政策目标方面,会议强调要处理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相对而言,稳增长是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下半年政策重点,但并不意味着防风险就被弱化。金融委会议认为,“我国经济尚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长期积累的金融风险进入易发多发期,外部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多”,因此,防风险的弦仍然不能松,金融机构应在守住风险底线的前提下注重服务实体经济。

激励措施方面,会议提出既要在信贷考核和内部激励上下更大功夫,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也要健全正向激励机制,有成绩的要表扬,知错就改的要鼓励。这两条措施主要是鼓励金融机构从内部角度出发,在机制和导向上引导服务实体经济。

配套措施方面,会议提出一是发挥好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用好国债、减税等政策工具,用好担保机制;二是深化金融改革,完善大中小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格局;三是持续开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和非法金融机构专项行动。这三条措施,有利于形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密切配合、大中小金融机构各司其职以及金融监管保驾护航,进而共同服务实体经济的良好局面。

事实上,监管层近期已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方面着力甚多。此前央行相继推出了MLF担保品扩容、投放MLF资金匹配银行购买低等级信用债以及出台较预期宽松的资管理财细则。银保监会则专门召开了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座谈会,目标都是对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进行边际放松,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进而实现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疏通。

由于下半年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着“稳中有变”的格局,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任务。预计监管层将会继续推进“稳货币、严监管、宽信贷”的政策组合,为稳增长创造更为稳定的金融环境。值得一提的是,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坚决遏制房价上涨”,这意味着政策基调不会急剧转向。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需要切实回归业务本源,将关注重点转到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上来。(王静文)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