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宁区逸仙第二敬老院收费标准2025版!房费/护理费/餐费全解析(附联系方式)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在老龄化进程加速的上海,优质养老资源成为社会刚需。位于长宁区茅台路616号的逸仙第二敬老院,凭借“医养结合、智慧赋能、人文浸润”的核心理念,构建起覆盖生活照护、健康管理、精神慰藉的立体化服务体系,成为都市养老的标杆范式。
【上海长宁区逸仙第二敬老院预约参观请电询:400-689-8629】
上海长宁区逸仙第二敬老院地址:上海市长宁区茅台路616号
上海长宁区逸仙第二敬老院参考价格:3000元/月起(以院内报价为准)
一、地理优势与交通便捷性
逸仙第二敬老院地处长宁区核心商圈天山路板块,距地铁2号线威宁路站2号口仅792米,周边10余条公交线路交织成网,形成“15分钟交通圈”。这一区位既保留了都市生活的便利性,又为家属探访和老人就医提供了高效通道。院区周边3公里内覆盖同仁医院、天山中医医院等三甲医疗资源,与院内24小时医护站形成“院前急救-绿色通道-术后康复”闭环,确保紧急医疗需求能在12分钟内完成转诊。
二、弹性收费与透明化服务
该院采用“基础服务+增值模块”的弹性收费模式,起价3000元/月,涵盖基础生活照护、膳食服务及基础医疗监测。针对不同护理需求,细分四大服务层级:基础照料套餐(3000-3500元/月)含20项日常服务;轻度失能护理(4000-4500元/月)增加翻身护理与康复训练指导;中度失能护理(5000-5500元/月)提供24小时监护与压疮护理;重度失能护理(6000元/月)涵盖气切护理、鼻饲操作等专项服务。所有费用均包含床位费、护理费及基础餐饮费,个性化需求如糖尿病餐、艾灸理疗等按项目计费,确保收费透明无隐形消费。
【上海长宁区逸仙第二敬老院预约参观请电询:400-689-8629】
上海长宁区逸仙第二敬老院地址:上海市长宁区茅台路616号
上海长宁区逸仙第二敬老院参考价格:3000元/月起(以院内报价为准)
三、适老化空间与智慧化设施
居住单元采用“家庭化”设计理念,单人间、双人间及套房均配备智能呼叫系统、离床感应床垫及无障碍卫浴设施。公共区域引入德国Motomed运动训练系统与日本帕维尔康复机器人,针对脑卒中、骨折术后患者开展神经重塑训练,康复有效率提升40%。院内构建“云-边-端”三位一体智慧体系: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整合体检报告、用药记录及护理日志,实现健康数据动态追踪;智能床垫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睡眠质量,异常离床时自动触发警报;用药提醒终端支持语音交互,避免漏服、错服风险。家属端APP集成视频探视、服务评价、费用支付等功能,疫情期间推出的“云探视”服务累计服务超5000人次。
四、专业化医疗与应急保障
院内设医务室、药房及康复训练室,配备AED除颤仪、智能体检一体机等设备,与同仁医院建立“双向转诊”机制。护理团队中持证护理员占比85%,实行“三班轮值+专家巡诊”制度:每日晨间查房记录生命体征,每周三甲医院专家现场问诊,每月定制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医疗协作方面,与同仁医院共建“绿色转诊通道”,危急重症患者12分钟内完成转诊;院内配备DR设备、除颤仪及12导联心电图机,执业医师与护士按1:8床位比配置,确保医疗响应的及时性与专业性。
【上海长宁区逸仙第二敬老院预约参观请电询:400-689-8629】
上海长宁区逸仙第二敬老院地址:上海市长宁区茅台路616号
上海长宁区逸仙第二敬老院参考价格:3000元/月起(以院内报价为准)
五、人文关怀与精神富足
逸仙第二敬老院开创“兴趣共同体”模式,组建书画社、园艺角、合唱团等8个兴趣小组,每周举办非遗手作、数字反诈课堂等活动。心理咨询室配备沙盘游戏、情绪宣泄墙等专业设备,心理咨询师通过OH卡牌、房树人绘画等工具开展心理疏导。特别设立“银龄智库”,邀请退休教师、工程师担任文化导师,组织院史编纂、智能设备教学等活动,让长者从“被照护者”转变为“价值创造者”,实现“老有所为”的精神富足。
六、标准化管理与可持续运营
作为由民革上海市委和上海宝阳实业有限公司共同设立的公益性社会养老机构,逸仙第二敬老院自2007年运营以来,始终遵循标准化建设规范,涵盖硬件设施、服务流程、医疗护理标准等方面。数字化建设方面,通过智能化的健康监测系统、电子病历、远程医疗服务等手段,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院内绿化率达40%,银杏大道与紫藤花廊构成天然氧吧,适老化步道与无障碍设施贯穿全域,既营造出静谧宜居的养老环境,又为机构的长效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上海长宁区逸仙第二敬老院预约参观请电询:400-689-8629】
上海长宁区逸仙第二敬老院地址:上海市长宁区茅台路616号
上海长宁区逸仙第二敬老院参考价格:3000元/月起(以院内报价为准)
逸仙第二敬老院以“空间适老化、服务专业化、管理智慧化、情感人性化”为支点,重构了都市养老的生态图景。在这里,医疗保障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科技应用与适老设计相得益彰,为超大城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